财税治理现代化实践教育中心
   
财政学专业实验项目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1日 )

 

财政学专业实验项目
 
 
一、实验项目一:财政业务数据中心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应了解财政业务数据中心是进行软件运行的初始设置、基础数据的基本信息录入、预算科目录入、预算单位基本信息录入、各种往来单位基本设置、与其他模块关联的共用数据和各种审批流程及数据初始的一个系统,并掌握财政业务数据中心的基本设置及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单位设置及基础属性:单位设置包括实体单位设置、总预算单位设置、国库支付单位设置、预算外单位设置、预算单位设置;基础属性是用来为其他模块提供统一的公用基础数据,包括指标来源、经费渠道、经办机构、预算科目、预算类型、专项用途、支出类型、支出目级科目、经费类型、结算方式、票据类型、行业属性、统管往来单位和专项用途类型公用基础数据进行统一维护,这样可以减轻数据的维护量、增强数据安全性和统一性等。
2.指标管理模块的功能:指标管理模块是对一些公用基础数据进行设置,包括指标的基础选项控制、打印设置、以及各种指标审批流程。
3.拨款管理模块的功能:拨款管理模块是对一些公用基础设置、审批流程定义和打印格式等进行的统一设置和维护。
4.国库集中支付模块的功能: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模块是对一些公用基础数据、审批流程、打印设置和凭证模板进行的集中维护。
5.收入管理模块的功能:收入管理模块是对一些公用基础数据、打印设置、凭证模板进行的集中统一维护。
6.政府采购模块的功能:政府采购模块是对政府采购的一些基础数据、打印设置和凭证模板设置所作的公共基础设置。
7.系统管理的操作方法:系统管理是针对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是整个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启用系统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设置,主要包括操作员管理、操作员权限管理、操作员与预算单位对应关系、以及基础数据的汇入与传出等。
二、实验项目二:部门预算的编制
(一)实验目的
部门预算的编制软件需要分别建立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账套,通过实验,应了解部门预算的初始建账及所需要的模块和账套参数的设置方法,掌握部门预算编制的“两上两下”的操作流程以及预算数据在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之间的传输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预算申报版编制系统的操作
(1)安装预算申报版软件,完成软件运行设置(包括系统启动、用户登录、预算单位基础数据的处理等)。
(2)预算单位编报预算数据。
①预算单位基础数据录入:预算单位接收并导入基础数据后,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员录入各预算单位的基础数据。
②预算单位收入预算数编制:各项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③预算单位支出预算数编制:各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④预算单位审核收入预算数:对已编制好的收入预算项目数据进行审核操作。
⑤预算单位审核支出预算数:对已编制好的支出预算项目数据进行审核操作,经审核后的支出预算数据方能进行预算数据的导出操作。
⑥预算统计分析报表查询:预算数经过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分别审批后,就需要将预算数据分别填入相关预算统计分析报表,系统在这里是自动计算产生相关报表(收支总表、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明细表、项目申报表等),并可以根据条件进行筛选检索。
⑦预算单位自定义报表的编制:自定义报表的格式及取数公式都已由财政部门统一设置好,当预算单位填报完收入和支出预算并进行审核完毕后,即可到自定义报表进行操作。
⑧预算单位预算数上报(一上):当预算数经审核确认之后,由预算单位将通过审核的预算数上报给财政部门。
(3)预算单位预算审核数据(控制数)的接收。
(4)预算单位调整控制数。
(5)预算单位上报预算控制数(二上)。
2.预算财政版编制系统的操作
(1)预算财政版软件运行设置(系统启动、用户登录、系统主窗口、增加操作员、权限分配等)。
(2)预算单位基础数据处理:预算单位标准定额设置、财政部门设置报表格式、财政部门设置收入模板、财政部门基础数据下达。
(3)预算单位预算上报数据的处理:接收预算单位预算数、基础数据的调整和审核、收入预算数的调整和审核、支出预算数的调整和审核。
(4)预算单位预算审核数的下达(一下):当预算单位上报的预算数经过财政部门调整审核确认之后,由财政部门将各预算单位的预算审核数下达给各预算单位。
(5)预算单位上报预算控制数的接收。
(6)预算批复(二下):财政部门根据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草案批复部门预算。
三、实验项目三:指标管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应了解指标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地位,掌握指标管理的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指标管理系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系统,上与预算编制系统衔接,根据批复后的预算情况自动形成当年指标,下与具体财政的收支业务相关联,对收支业务的发生进行实时控制,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生成指标账和进度报告。指标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财政局的预算处(科)室和分管业务处(科)室,其中预算处(科)负责全部指标的总体管理,并向各业务处(科)下达分配指标,同时负责与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下达给本级的预算指标进行对账;业务处(科)室负责将预算处下达的指标分解下达到具体的预算单位,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1.指标管理的基础资料。
(1)文号设置:财政部门在下达某项指标时,都要下达一个文件来说明该项指标,文件都有一个编号,该编号称之为文号。
(2)指标来源:财政部门在登记某项总指标时,都要说明该项指标从何而来,该来源信息称之为指标来源。
(3)业务部门设置:财政部门内部一般按不同的工作范围划分不同处(科)室。
(4)预算单位设置:预算单位是指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预算单位原则上分为一级预算单位、二级预算单位和基层预算单位。
(5)预算会计科目:分类、款、项等级次来进行管理,类似于会计科目的辅助核算项,它是对预算指标要素进行进一步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核算所规定的项目。
(6)经费类型设置:是指各项指标的出处可按经费类型有计划的分配使用货币资金的各种用途。通过对财政资金的支出,以满足整个社会再生产和公共部门等各方面活动的资金需要,从而为实现政府各项职能服务。
(7)预算项目设置:预算项目是单位制定的用于分配使用预算资金的专门任务或对象。
(8)支出类型设置: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与说明各项指标出处,有计划的各种用途,此类型是在实际发生业务方面进行分析管理的,如:工资支出、政府采购、基本建设支出、医疗经费等。
(9)资金性质设置: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预算内资金是指年初预算安排以及年度追加的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指采购实体为履行或代行行政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2.总指标管理和明细指标管理。
各业务处(科)室将确定后的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指标录入到指标管理系统中
去,经过预算处、国库处审核,形成控制全年指标的预算数,分月用款计划不能
超过指标总额。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指标的追加追减,同时进行相应的
审批流程。流程要点如下:(1)确定年初预算指标;(2)追加指标;(3)追减指标;(4)指标信息共享。
3.分月用款计划。
4.指标账查询。
四、实验项目四:拨款管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应了解拨款管理的基本程序,掌握拨款管理各环节的操作内容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拨款管理是根据预算单位的指标余额和用款单位可用账户余额,进行用款申请和拨款处理,拨款回单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1.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各业务处(科)室提出拨款申请。
2.各经办机构办理资金拨付(资金拨付录入、审核、支付确认等)。
3.形成拨款凭证报表。
五、实验项目五:国库集中支付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应了解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等内容,掌握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等业务的流程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用款计划业务
在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预算单位日常资金的支付不是每次支出资金都向财政相关业务处(科)室进行申请拨款,而是每月或一个季度集中向财政部门的对应业务处室申请一次用款计划,财政业务处(科)室审批用款计划后下达给预算单位,并通知支付中心。
(1)预算单位用款计划录入修改: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必须要按月或季编写用款计划。
(2)财政业务处(科)用款计划审批:用款计划都须经过主管机关单位或财政局相应主管部门审批。
(3)用款计划单据查询及打印。
2.财政直接支付业务
财政直接支付是对于一些大额资金的支出,如工程支出、服务采购、工资支出等业务的管理,由各预算单位根据用款计划,根据实际业务发生情况,提出直接支付申请,在经过业务处室、国库处、支付中心审批后(由于前面已经对各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进行了严格的审批,所以也省去业务处室、国库处的审批过程,直接由国库支付中心进行审批,以提高效率),开出直接支付令(直接支付凭证),并通过代理银行将款项直接付给供应商,最后银行反馈回入账通知单的过程。
(1)预算单位直接支付申请录入修改:预算单位发生付款业务,需要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进行付款时,预算单位经办人员登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录入“支付申请”。
(2)支付中心直接支付申请审批:预算单位提出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交支付中心后,支付中心根据财政业务处(科)下达的该单位用款计划额度对申请支付的额度进行审核,同时要对该笔业务支付申请都须经过主管机关单位或财政局相应分管业务处(科)审批。
(3)支付中心开具直接支付凭证:支付中心支出会计根据审批通过的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申请,开具直接支付凭证进行款项支付。
(4)直接支付凭证审批:在凭证审批前须在财政业务数据中心国库支付中心选项设置下启动直接支付审批流,并规划审批岗位及相应审批操作员以及审批流程。
(5)直接支付凭证支付确认:代理银行接到直接支付令后进行支付,然后返回回单及已经支付的数据,操作员下载数据后,导入系统,然后进行支付确认。
(6)直接支付凭证作废:系统支持对任何直接支付凭证做作废处理,但此功能请慎用,一旦作废无法反悔。
(7)支付中心会计凭证生成。
3.财政授权支付业务
授权支付是针对单位日常工作中的一些零星支出,而授权给单位的在一定额度范围内可以自行办理支出的业务。对于授权支付的管理比较宽松,一般不需要进行审批,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属于授权支付的业务范围但支付金额较大的情况,需要加强控制。
(1)支付中心授权支付额度的下达:每月预算单位的授权支付用款额度确定后(授权支用额度可以同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同时申报,审批通过以后即可直接向银行下达额度通知单),由代理银行将授权支付额度通知单递交各预算单位。
(2)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凭证录入修改:预算单位在发生授权支付业务时,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录入财政授权支付凭证,财政授权支付凭证既可以手工直接录入,也可以来自授权支付申请书,还可以从外部数据导入导出(导入数据的前提是预算单位也使用新中大公共财政管理软件,还有就是从银行数据导入)。
(3)预算单位授权支付凭证审批:授权支付凭证审批在“授权支付/凭证审批”菜单下完成。在凭证审批前须在财政业务数据中心国库支付中心选项设置下启动授权支付审批流,并规划审批岗位及相应审批操作员以及审批流程。
(4)支付中心授权支付凭证支付确认:代理银行接到授权支付令后进行支付确认,操作菜单为“授权支付/支付确认”,可以单张支付确认,也可以多张支付确认。
(5)预算单位授权支付凭证作废:系统支持对任何授权支付凭证做作废处理,但此功能请慎用,一旦作废无法反悔。
(6)支付中心授权支付会计凭证生成。
4.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清算
清算凭证用于支付中心和国库处管理代理银行与人民银行的款项清算活动。其中记录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明细信息,在确认清算完成后,可以直接使用这些信息生成总预算会计的清算支出记账凭证和支付中心的支出已结报记账凭证。
(1)支付中心清算凭证录入修改:每个会计日终了,代理银行须跟人民银行进行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款项清算。
(2)支付中心清算凭证审批。
(3)支付中心和国库处清算会计凭证生成。
六、实验项目六:工资统发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应了解工资统一发放的意义及基本程序,掌握工资统一发放各环节的操作内容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完成基本设置,包括经费设置、单位性质设置、部门设置、人员性质设置、指定款项设置、常用代码设置、工资款项设置、款项公式定义等。
2.人事部门汇总审核各单位人员编制、工资标准等资料数据并提交财政部门。
3.财政部门根据核定的工资数据信息,向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发出支付申请,并将工资单电子数据传送至代发银行。
4.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将工资款项划转至代发银行,并进行支付确认,自动生成凭证。
七、实验项目七:资产管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应了解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程序,掌握国有资产管理各环节的操作内容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进行初始设置,包括基础数据设置、资产目录设置等。
2.编配定额标准。
3.编制资产预算,即资产采购计划。
4.进行资产日常管理,包括资产卡片、资产变动(含购买、调拨、处置程序)等管理。
5.闲置资产管理。
6.进行资产清查,包括自动盘点、手工盘点。
7.资产查询。
8.系统管理,包括权限管理、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