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治理现代化实践教育中心
   
2014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全国赛总结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0日 )

 

 
 
    从7月19日的第一次集中直到10月26日全国赛结束,三个多月的备战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对每个同学来说都很充实很难忘。
一、经验
1.不管我们的对手是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还是其他全国有名的高校,首先得相信自己能够做的很好,我们税务知识的积累不比他们薄弱,当然,这种自信是要建立在前期认真充分的比赛准备上。
2.制定详尽可行的计划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仔细梳理一遍税法基础知识;其次,根据案例分析常考的几个点如营改增问题、企业重组问题、常设机构问题等等逐个突破,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到法规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组,总结国际税收问题常考的几个点和常用的法条。一定要充分利用律商网的资源。
3.最重要的不是制定计划,而是保证计划实施的效率,队长应该把握每位队员的学习进度,让大家保持时刻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互鼓励督促。我们四个人都是女生,性格方面比较相像,小的矛盾不可避免,但也没有大矛盾。凡事总是有两面性,四个女生相处起来比较容易,但毕竟女生的逻辑思维和男生不一样,如果团队里有男生思路会更开阔,回答更全面。
4.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不能各自为战。队长要承担起关注每个成员学习的进展与困惑,队员也要积极配合全队的进度并积极进行分享与交流,以便查缺补漏
知识储备上。
对税法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深入理解,多阅读律商网中的评论文章,以加强理解。阅读时注意思考并与队友讨论,因为律商网有些作者写的未必是圭臬。对各个税种的基本法规熟悉,除了参照税法书,更应该找到法规原文,以便于案例分析时能迅速找到相关条款。了解国际税收中有关概念,如各种抵免方法,常设机构的判定标准,熟读中新协定及其解释以及内地与香港的税收安排,了解其立法精神。注意税收协定待遇的应用条件。
6.把各种问题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归类汇总,尽量做到看到一个问题就能想起相关法律法规,而不必另花时间去查找。比如说把非居民企业劳务派遣有关常设机构的判定涉及到的法规进行整理。此项工作对于在案例分析中负责组织讨论分工的同学异常重要。关注国税总局微信,有很多税收知识的详细解读与应用的例子,而且实时发布税收政策最新动态。
二、教训
1.从开始准备比赛就要树立信心,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拿奖杯)。
2.比赛考察的主要是我们对税法条例的理解和运用,因为我们一直学习和接触的都是理论方面的内容,缺少实务案例的积累,当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问题,并且很难迅速完整地对应税收法规,导致回答的不到位。
3.除了对税法知识掌握充分外,表达能力也特别重要,四个人都要注意训练自己的演讲才能。从分组赛就可以开始制定训练计划,比如每次案例模拟完,制作成ppt,四个人轮流上台演示,PPT做好后也可以发给老师看看,请老师提建议。
4.老师提到的最新要点一定要重点关注,当不知道具体要关注什么的时候一定要向老师咨询。
三、建议:
(一)选人的建议
1.在选拔队员时,笔试部分可以分为税法知识和会计知识两个部分,用一定的比例来算总分。尽量选择税法和会计基础都比较好的同学,最重要的还是对税法知识熟悉、感兴趣,不必要一定要选择外院的同学,一个学院的同学空余时间比较相同,容易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时间集体复习。
2.全国比赛时间比较靠后,要拖到10月底,往往大四的同学10月初已经开始网申,忙着笔试面试,就会分散心思,没办法全心备战。当然这也要看具体的同学,我们也不能保证大三的同学不忙于网申找工作就一定会专心备战。所以踏实稳健应该是选拔队员最重要的品质。
3.在可能的情况下,队员中一定要有一个思维活跃、性格活泼的同学,既能活跃气氛又能给出有创意的点子。为了晚宴时候的表现出彩,多才多艺的同学也是很吃香的。
(二)前期准备的建议
1.把每年的案例题吃透。每个人都要动手做真题,再根据给的参考答案,分析答案的答题思路,等到掌握答题要点以后,再重新做一遍案例题,比照答案找自己作答时仍然遗漏的知识点。反反复复,争取熟悉每一个案例,总结常考的点和答题思路。
2.四个人的交流时很重要的,在刚开始做案例时,每个人都要把案例背景分析一遍,每个人都要讲出来,既可以检验自己对案例的掌握程度,也能知道其他队员的答题思路,查找不足,逐步完善自己。
3.准备一本笔记本,大家每天轮着写备战日记,哪怕只是简单的记录我今天看了哪些知识点,明天准备看哪些法规等等,这样可以督促大家及时完成计划,并且可以了解其他队员的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