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分析预测》的专业实践
(一)实践目的
本实践充分利用财税学院多年积累的学科与实践优势,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方法于实际研究能力这一目标,结合税收理论与实践、统计与计量分析方法,加强学生进行税源分析预测的能力。通过实践,学生能系统地学习到通过综合分析与预测,弄清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税源分布及收入结构,分析收入增减变化及其原因,准确把握税源及收入的发展变化趋势,更好地发挥税源分析预测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以更有效地为学生今后的研究与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二)实践安排
本实践在第3学年寒假安排,时间为2周。实践地点主要在江苏省各市地税局以及与省地税局共建的现代化税收征管实践基地。
(三)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首先是税源分布情况分析,主要分析1994年税改以来我国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税源分布全貌;以江苏省税源分布全貌为例,具体分布情况分析的分析思路包括:以某一时期(上年或一定时期)江苏省实现的税收总收入为依据,用饼图及表表示各县市税收收入所占总收入的比重;以某一时期(上年或一定时期)重点税源户实现的收入为依据,用饼图及表表示重点税源户收入分省市占江苏省总收入的比重图表;以某一时期(上年或一定时期)实有征管户数为依据,用饼图及表表示各地区的征管户数占总户数的比重;以上年或一定时期实现的总收入为依据,用饼图表示分地区、分税种(增值税、消费税、内资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所得税)、分行业所占比例。
其次是税源分析,对已实现的收入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收入的结构,增减在何处,增减的原因何在,突出重点税源户,重点行业的分析,对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将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反映国税征、免、抵、欠、查,各分局税收收入的完成情况。也需分税种反映一定时期内各地区、各行业根据不同经济性质入库的基期、报告期收入及增减情况和各地区各行业各税种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最后是税源预测,对下一时段的收入进行预测,包括月度、季度与年度预测,主要根据计量模型和因素分析法进行。具体可将税源户的基期收入视为依据、综合考虑自然增长额、影响因素决定的数额,剔除属一次性影响的因素,属短期影响因素的则要区分影响时期而定,属长期影响因素的则加入基数中、再加预计将会影响预测期收入的因素,据此推算出预测期的应征税额。
(四)考核方法
本实践的考核根据学生提交实践报告的质量,分别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评定。